2022.07-08 | 誰知道一年半後我才寫了這篇 | 國立歷史博館暑期實習

Mui
Feb 20, 2024

--

2022 年,大四生大五的暑假,終於可喜可賀有了第一份實習。拖了很久的心得,終於在離出國剩不到一個月時決定先來解決……總之這是我的第一份實習紀錄(是不是最後一份?不知道),也是第一篇在 Medium 上的內容(*後來證明我 2024 年才又把這篇撿回來寫,第一篇的地位也被研究所面試心得截胡)。大概會很長又自說自話,大家自己挑重點看感恩。

其實從大三開始就陷入找實習的恐慌中,身為外文系,我反而經常覺得找實習時綁手綁腳。作為一個缺乏專業技能的科系,加上暫且不考慮做翻譯實習,即使對於藝文或文創相關的實習內容有興趣,還是經常會懷疑自己是否有申請的資格與能力。不過這也是我這次實習後最大的收穫——不管怎樣先做再說,而且會選擇這條路的人比想像中多,不用擔心自己是唯一一個。大家都是鼓起勇氣,說著「隨便啦總之試試看」然後邊祈求好運衝的。

首先是申請之類的東西

總之第一件事情是相信自己。

其實我完全不是博物館咖,會進到博物館實習真的是因緣際會的最佳體現。說來老套,但遇確實每份經驗都可能是未來的墊腳石。只要有一點點契機,就足以放手向前衝了。

原本打算找藝術行政相關的實習,最鮮明的夢想就是兩廳院,不過因為時間難以安排+沒自信所以遲遲沒申請。於是在確定大五上要出國當交換學生後,就把目標訂為藝文性質的暑期實習,朝各大藝文館所尋找機會。會發現史博館的暑期實習完全是場意外,因為當時還傻傻分不清臺博&史博&臺史博的我先找到了臺博的實習缺,後續查詢時不小心打成在搜尋欄打成史博,過了幾天才發現 AYO 原來我看到的是不同的館所實習。

最後我選了史博和臺博兩個館所申請,兩邊都是申請教育推廣組。臺博各組室都有不同的申請要求,教推組是不限科系皆可申請;史博館則是統一希望是博物館或藝術史相關學系。但其實史博館的這項希望其實是我寫完實習申請計畫後才發現的,當時超怕史博會拒收,但在和朋友討論後還是硬著頭皮寄了申請資料過去。

先說一下臺博。除了書面審查外還有線上面試,面試時間非常短,大概三到五分鐘,除了自我介紹外只有一道問題。當時面試官因為知道我還有申請史博,所以問了知不知道兩者差異,還有認為臺博的特色是什麼。自覺回答得很平淡,不過後來臺博因為內部人事問題所以停招暑期實習,這邊就非~常~平淡地告一段落。

史博採純書面,兩館要的內容幾乎一樣,不外乎是動機和實習計畫,比較有趣的是史博還問了更細的「曾修習相關課程」。而這也是讓我決定放手一搏寄出申請資料的理由。

雖然唸的東西和博物館毫無關聯,平常也完全不去博物館,但是我在大三時偶然修到校內人類系開的一堂課程,而該課便有邀請史博館教推組的辛組長和楊老師,帶著教推組開發的內容來讓學生體驗、進而模仿著設計一個相似的內容。那其實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博物館相關的活動,加上其為實境解謎遊戲的形式,一來是我很有興趣的領域,二來驚訝於博物館活動可以如此活潑,讓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於是,我的實習計畫書便採取以下策略:從這個經驗出發,希望能在教推組內學習更多,實習結束前往國外做交換時,再以實習時的經驗為基礎做獨立研究。無論是有上到那堂課,或是交換的學校剛好要求每位交換學生都要做獨立研究,真的都是機運。加上我自己有一些教育和導覽員的經驗,感覺都滿符合教推組(即使那時我對教推組跟博物館在幹嘛都一知半解),老實說寫到最後都覺得自己機會滿大的(真的是自我感覺良好)。

如果要說申請時有什麼要點或訣竅,真的就是相信自己的經驗。即使有時會懷疑「這真的有用嗎」,基本上只要能夠先說服自己,我覺得都值得一試。總之最後順利正取了第一志願的教推組,跑跑公文後就正式開始了。

然後是心態

我是個超級無敵容易焦慮的人,實習前一個禮拜大概每天都在搥胸質問自己到底有沒有資格成為史博教推實習生,報到那天更是壓力爆大。史博的實習生計畫是由教推組主辦的,所以在報到說明會上主講是教推組的辛組長 aka我未來上司 aka 很厲害的人。辛組長 aka 我未來上司 aka 很厲害的人,在說明會上用雀躍的語氣說看到我來真的很高興、我就是他們辦教推活動最希望能看見的成果的展現本身、這讓他們覺得在教推組就是希望能看見更多這樣的案例,是對他們來說很大的鼓勵。

好耶。我也很開心,但壓力真的有夠大。

我非常懷疑自己是否能夠擔起這樣的期望。一方面覺得實習生本就不必背負這麼沉重的責任,但另一方面卻想要在這個組室內發揮自己的功能,希望可以回應他們選擇我成為實習生的想法,畢竟這是實習,我希望能做到最好。但我是一個半路進來的傢伙,我對博物館的知識是 0,我該怎麼做好?

這樣的迷茫持續了非常久,兩個月的實習有一半我都在試圖解決這種不安。其實我來到的教育推廣組是一個非常令人安心的組室,比起研究組、展覽組等光看名字就覺得很硬的組,教推組的氣氛非常活潑有彈性,但相對的,我也必須更有主見。

這是我的第二個弱點。我性格內向又被動,過去其實一直仰賴他人的指示行動,在實習前有個想像,是老師會交付工作給我,而我就是在努力完成手頭上工作的同時熟悉博物館運作。

這終究是想像。實際上,我在實習第一天就被告知,我在計劃書中提到的「想參與活動前期發想」這點難以實現。這兩個月中,教推組內的專案剛好都已經來到尾聲,因此我得到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去找出自己想做什麼。真的是難到要吐血的題目。

我就是什麼都不知道所以才想來實習的呀。不過這答案顯然沒辦法用,這份現實逼迫我從焦慮中邁步,開始緩慢且痛苦地尋找自己的目標。過程中,心態上就有了很大的變化。

最明顯的是我必須變得主動。一旦老師不指派工作,如果不想坐在辦公桌前發呆浪費時間,我就得自己去思考、去行動、去努力出題目給自己做。說來很有趣,我實習的目的就是「想要脫離不知自己該做什麼的迷茫」,結果實習裡花最多時間在「努力脫離不知自己該做什麼的迷茫」。說起來也是很符合初衷啦。

於是我參加了兩個月組內幾乎所有的活動。每天早上去問老師「嗨老師今天要我做什麼」、找其他組的實習生同伴「嗨今天想一起吃飯嗎我其實很好奇你們都在幹嘛耶」,在沒有事情做時要求自己去回答一些自己寫下的問題、做些研究、什麼都好總之去認識些東西。分配給我的那臺電腦,裡面下載了一堆博物館教推理論和活動相關的論文。

我的實習不是最充實的那種,但以人格成長來說效果不錯。在我發現我其實可以給自己出題目做時簡直就像發現新大陸,就覺得對耶我為什麼從沒想過,自從有這個概念後焦慮的頻率就大幅下降了。可以的話,我其實也有些希望老師給我一堆工作讓我忙得無法思考,但這不是我的現實,我要做的就是在我擁有的經驗中盡可能地榨取價值。

回來說心態。所以剛開始實習時到底要建立怎樣的心態,我自己是覺得不要覺得自己「只是」實習生。好好利用這個極為彈性的位置,在工作中如果看到任何有機會、有興趣發展的空間,就朝那裡走走看。不要被手頭上交付的內容束縛,畢竟雖然今天在這裡實習,也有可能發現這裡根本不適合或不喜歡。去多尋找機會,即使不實際參與也把它記下,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的。

然後多聊天。和組內同事、和實習生夥伴,即使是完全不相關的主題也好,在聊天的過程中去尋找能勾起興趣的內容甚至認同感。這個認同感可以對象為人,也可能是對於談話中的主題或看法。找到目標後,就能繼續追尋下去,挖出興趣與知識的核心。人也是實習中很珍貴的資源。

接下來才是工作內容

比起其他實習生有每週有固定工作項目,或是跟著特定老師執行專案,我這兩個月其實更偏向機動或支援全組事務。雖然在現場支援外比較多還是跟著楊老師做城南相關的內容,我認為我應該是這屆實習生中對自己組室整體業務最清楚的。雖然沒辦法很深入完整地跟一個專案滿可惜,但這其實是最符合我個性和好奇心的模式。

由於史博館在閉館整修期中,不會有館內活動,自然也不會有我原先預期的導覽工作。這兩個月內,我的實習內容可分為三部分:設計發想、觀摩學習,還有占最大宗的活動支援。活動支援很單純,除了當現場人力外,看各個老師需要什麼幫助,例如場佈、問卷設計、活動測試等。觀摩學習則是看組內有什麼可以跟的會議就跟,我真的很~喜~歡~聽組務會議。本來就是喜歡默默坐在角落聽各種消息的人,組務會議真的是能滿足很大的好奇心。

至於設計發想是我一開始最想做的內容。雖然大部分專案都來到尾聲,老師還是很努力地找到一個居然超符合我需求的任務。之後史博預計會和教育廣播電台合作推節目,主題是城南與新住民,而老師就是把節目整體脈絡和各集的主題交給我負責設計。規模雖然小,但整個企劃很完整,過程中老師們也給了我很好的建議,意外得到一個非常理想的練習機會。

很久很久之後的後記

就如最一開始所說,接下來都是隔了一年半後才補的內容, 已經沒辦法寫太詳細的細節。現在回想起來,史博館替我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讓我在拿到第二份實習後能夠很迅速地調整心態,知道怎麼在新環境中立即掌握狀況,順便實現了當初「希望老師給我一堆工作讓我忙得無法思考」的夢想,詳情請參見我還沒寫完的萬象翻譯實習心得。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有史博館的經驗,才讓我在接觸真實商業世界後,更加確信自己想往文化產業發展。

在史博館實習時,其實我也同步在準備去日本交換的事情,到了東京後也打著做博物館研究的大旗跑了好幾間博物館。原本也打算替每間博物館都寫參觀心得,但寫了一篇這計畫基本上就告吹了。這篇實習心得本來也幾乎胎死腹中,但想說既然都寫了,還是做個結尾比較好。

最後再來看,果然只有「很長又自說自話」這點貫徹始終,但也終究是給了個交代。是說前陣子史博館終於重新開館,寫完這篇後,我大概也終於能心安理得地踏進去。

--

--